• 知识库之建构

云松树屋

贮藏在木屋中的物什,从陆地渐而飘入云端,
成为空中楼阁,也随之于时日的不确定性中闪烁。
美轮美奂的云中国度,恢弘硕大却远在天边,
直至日光蒸融水汽,乌云携藏雷鸣,损毁于不可抗力之中。
于是,在云松之上修葺树屋,针叶指向云端,根系深埋土壤。
——《云松颂》

知识库之建构

携着寒意的朔风,于我而言,向来是不讨喜的。但今夜的寒风有些势不可挡的凛冽与壮阔,竟令我折服了。 千军万马般袭来的刀枪藏匿在湍流中,刺穿光污染的障壁,驱赶走盘踞已久的工业社会残留物, 阔别数年之久的星辰而今明灭可数,不下十数颗,环绕成凉月弯曲的底座。街道上的行人一扫而空, 锂电池的电量急剧下落,现代文明的瑰宝——手机——也在寒风中节节败退,寝室的门接连不断地发出声响, 大抵是有人在敲门吧,是那风在敲门吧!寒夜的自然世界是颇不宜居的,却平添几分返璞归真的气息, 令人联想起原始崇拜与萨满图腾,好不难忘! ——《朔风颂》 二零贰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

言归正传,在从Docsify迁移至Vuepress2后,知识库网络的建构算是告一段落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, 知识的分选、吸纳与归类是必不可少的工作。探寻许久终于建构出可高效运作的知识库网络, 过分注重工具手段是无益的,但合适的工具手段是提高效率的必由之路。

选择工具的首要原则是可控性,即在服务商停止服务时仍要存在快速回复访问与高效转移的可能, 这便要求格式的通用性(Markdown)、源码的开放性以及私有部署的可能性, 数据既可以以物理备份的方式保存在本地,也可以在浏览器提供跨设备云端服务。

于知识库而言,信息源的选择是不可或缺的,在此考虑到共有商业化平台的版权限制及收费标准, 故而选择本地化电子图书资源,于阅读(服务器版)上在线阅览和同步资源。除图书资源外, 博客平台以及公众媒体则通过官方RSS、RSShub与Tiny Tiny RSS形成订阅制信息源, 在移动端设备上则可使用TTRSSAPI与Focus形成互通式阅读。

而后是信息的记录与储存,摘录为主的文字资源和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保存在云松树屋(Vuepress2), 即自部署的在线维基百科,便于收录与检索,可以使用AList云盘快速访问源文件和在线编辑。对于富媒体资源, 课程资源保存于采用MinIO(S3自部署同步)的思源笔记客户端,便于课程的学习进程与结构化私人检索, 较常跨设备使用的文件则保存在AList云盘上,使用频率较低的文件则进行本地储存以节约云空间。

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信息的记录和储存并没有选择功能强大的NotionObsidian, 首要考量是数据本地化和服务私有化的可能性,其次是语言支持的兼容性,虽说当今外语是不可或缺的知识技能, 在培养外语学习环境时,母语学习环境显然在效率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
最后则是信息的输出与发布,对于文字性较强且篇幅较长的文章,发布在Typecho博客是不错的选择, 并且在搭建微信碎碎念后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记录生活动态,博客的媒体文件主要存储于自部署对象上。 处于创作过程中的内容(读书笔记、文章创作)以及稍后再看的知识可以使用思源笔记自部署服务端, 这有利于跨平台创作,创作成熟后可复制为Markdown格式发布至博客平台与维基平台。 而较为琐碎且不具备系统性的灵感或见闻,可以归结至Memos(网页版与移动端), 锱铢积累直至时机成熟时可以批量迁往至云松树屋(Vuepress2)。 更为碎片化的生活片刻与点滴见闻则可发布至悠游游弋(泡泡社区), 隐私性、存续性、系统性并不是这类信息的特点所在,反而分享交流更能作为其发布的目的性。

生活化的高效率则依赖于待办列表(Todo-list),这方面Notion的数据库功能已经足够成熟, 而思源笔记的数据库仍处于追赶进程中,可以跟进开发进度,暂且可以使用Weektodo开源软件作为替代, 只是在同步上要较为麻烦一些。移动设备的笔记与待办列表由于格式通用性和跨平台性不甚完善,不推荐使用, 但可以作为同品牌设备数据传输的中介,此外思源笔记自部署服务端也可作用于文件信息的跨平台分享, 但保存有效期会更长些,诸如密码类的隐私安全信息则需要考虑使用思源笔记客户端

乐于阅读,勤于整理。

二零贰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